一、金鱼草简介
金鱼草为玄参科金鱼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70厘米,总状花序,花色丰富,常见有白、红、紫、黄等色。喜阳光,耐半阴,耐寒性好,不耐酷暑。花期一般为夏季和秋季,在花境、花坛中应用广泛,是公园、市政、租摆、景区不可或缺的一个花卉品种。金鱼草病虫害多发生在幼苗期和花期,病害有茎基腐(苗腐)、叶枯病、炭疽病、灰霉病等,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蓟马等。但近几年笔者走访各景区发现,菌核病在金鱼草上也时有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二、金鱼草菌核病发生特点
金鱼草菌核病发生初期症状与茎腐病类似(有时,在同一片种植区域内两种病害也会同时出现),初期小苗茎基部出现缢缩现象,然后地上部叶片显然下垂,继而整株枯萎,病害发生后期,剖开感病植株的茎杆可见黑色的颗粒物即为菌核。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越夏或度过寄主中断期,至少可存活2年,是病害初侵染的来源。翌春,在温湿度适宜时,菌核便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开放后,子囊孢子已成熟,稍受震动就一齐喷出,并随气流传播、扩散进行初侵染。
三、金鱼草菌核病防治措施
菌核病发生后,防治难度大,防治措施的重点应是前期的预防工作,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措施,具体的操作措施如下:
注重培育健状小苗,提高金鱼草本身的抗病能力。如种苗阶段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全面施用,同时加强中微量元素肥的补充。种苗出棚前做好炼苗工作,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做好种植土壤消毒和改良工作
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中土传病菌的预防情况对金鱼草菌核病的发生严重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小苗下地前宜深翻土壤,可采用国光三灭(亩用量3-5kg)和活力源生物有机肥(亩用量100-200kg),均匀撒施在土表后翻土,起到改良土壤、有效杀灭土传病菌的作用。
金鱼草幼苗期易感染,重点预防
田间观察,发现大量病株时往往已经是感病后期,但感染这一病害的主要时期是幼苗下地后的半个月到一个月。如每年国庆左右下地种植的小苗,发病较重的时期往往是在11月中旬左右。
因此小苗下地后可采用国光健致1000倍或地爱1000倍喷淋小苗,或直接做定根水浇灌,起到预防作用。
病害发生后,及时清除病苗,然后整体统一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