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草,本品为豆科鸡眼草属鸡眼草。一年生草本,叶柄极短,一柄三叶,叶脉呈人字形排列,拉断叶片裂口即成人字形。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山坡,田野,路边,一年之中出冬季外,其他三季都易采。
人字草〔Kummerowiastriata(Thunb.)Schindl〕潮汕地区别名称为鹿含草。外地别名称为鸡眼草、人字草、三叶草、马帚、苍蝇翅、三叶人字草、老鸦许、白斑鸠窝、掐不齐、公母草、铺地锦。
生长环境
生于田野、田边、路旁、埔园、斜坡旷地。大多是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山坡,田野,路边,一年之中出冬季外,其他三季都易采。
形态特征
根
根系发达,支根多,但入土不深;根有根瘤,根瘤主要分布在根颈附近(42.46%)及主根上(32.28%),侧根上较少(25.26%)。
茎
茎细长而坚硬,直立或匍匐,株高25~60cm;分枝多,枝条淡红色,茎和分枝有白色向下的毛;有明显之节,节为膜质托叶所包裹。
叶
叶多而小,密集,互生,掌状三出复叶;小叶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圆形,长5~15mm,宽3~8mm,叶柄很短;托叶2个,大型,膜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叶脉明显,掐断时断而不齐,呈倒“V”字形,故称掐不齐。
花
花梗很短,每梗着花一至数朵,通常多单生,生于叶腋;花很小,淡红色至紫色,花萼长钟状,着生细小短柔毛,萼齿长披针形;花冠蝶形,淡红紫色;雄蕊与花冠在果期脱落。
果实
荚果小,倒卵圆形,突出于萼外,含种子1粒;种子卵形,黑褐色,种子千粒重约2.0g左右。
产地分布
中国分布于河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贵州、广西和广东。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
生长发育特性
人字草宜在春季霜期后播种,播种量15kg/平方hm。在长江以南地区3月份即可萌发;北方地区4月中、下旬播种,7~8月为开花期,8~9月为结果期,花果期持续时间很长,常延至10月底至11月初,其生育期达140~150d,生长期长达210d左右,但降霜后即全部枯死。在其生长初期,生长较为缓慢,6月份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速增,几乎超过其他豆科植物。在栽培条件下,日平均温度最低-3~-7℃,最高22~26℃时也能很好生长。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割草后,再生草仍能在霜降前结实。在野生情况下,人字草生于荒野、路旁、山坡草地。在湿润地上常形成单一的鸡眼草群落,生活力旺盛,长势良好。在家畜踩踏的放牧地区也能生长良好。
主要价值
人字草味甘淡,性微凉,无毒。内服清热利湿、健脾、清肺利尿。入肺肾经。主治咳嗽胸痛、暑热口渴、小儿疳积、久痢、疟疾、中暑发痧、伤暑小便不利、小便尿血、急性胃肠炎、夜盲症。
1、治咳嗽胸痛:人字草30克。煮猪肺,服汤吃肉。
2、治赤白久痢:鲜人字草60克,凤尾草15克,水煎服。
3、治暑热口渴:人字草,枚肉各30克,水煎服。
4、治小儿疳积:人字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