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叶秋海棠中国的特有植物。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结节状,有残存褐色之鳞片,叶均基生,叶片两侧极不相等,上面褐绿色,有白斑,下面色淡,托叶膜质,卵形,早落。花白色或粉红色,花序被疏毛;苞片膜质,卵形,花药长倒卵球形,子房长圆形,蒴果下垂,种子椭圆形极多数,9月开花,10月开始结果。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等地,常生长在路边阴处潮湿地、林下潮湿处以及山坡潮湿岩石上。该种花形多姿,叶色柔媚。盆栽秋海棠常用来点缀客厅、橱窗或装点家庭窗台、阳台、茶几等地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5-)8-10毫米,表面凸凹不平,结节状,有残存褐色之鳞片,节处常生出长匍伏枝和多数纤维状根。
叶均基生,具柄;叶片两侧极不相等,轮廓近圆形,或宽卵圆形,长4-8厘米,宽4.5-9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至短尾尖,基部偏斜,心形,窄侧宽1-2.3厘米,呈窄圆形,宽侧宽2.3-5.3厘米,呈圆耳锤状,边缘有细密微凸起之齿,幼时齿尖带芒,芒长0.5-1毫米,老时枯萎,上面褐绿色,有白斑,下面色淡,沿脉被锈褐色卷曲长毛,近叶柄处较密,两面密被细小下陷圆形窝孔,掌状5-7条脉,直达叶缘,窄侧2条,宽侧4条;叶柄长4-9.5厘米,有棱,幼时密被锈褐色卷曲长毛,老时减少;托叶膜质,卵形,长约5毫米,先端有长芒,早落。
花白色或粉红色,2-5(-7)朵,花序梗长约2厘米,被疏毛;雄花:花梗长6-11毫米,被疏毛或近无毛,苞片膜质,卵形,长5-6毫米,边有缘毛;花被片4,外轮2枚宽卵形,长约7-9毫米,宽约8-10毫米,先端圆,内轮2枚长圆形,长5-7毫米,宽约3毫米;雄蕊多数,离生,花丝长1-1.2毫米,花药长倒卵球形,长约1.2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近无梗;苞片膜质,卵形,长3.5-5毫米,边有缘毛;花被片4,外轮2枚倒宽卵形或近圆形,长7-9毫米,宽8-9毫米,先端圆,内轮2枚倒卵长圆形,长5-7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圆;子房长圆形,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花柱3,离生,中部以上分枝,柱头呈螺旋状扭曲,并带刺状乳突。
蒴果下垂,梗长1.2-1.5毫米;轮廓纺锤状,长1.2-2厘米,外面有圆形窝孔,无翅;种子极多数,椭圆形,表面有窝孔。花期9月,果期10月开始。
生长习性
冬暖夏凉的温度: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迅速,茎叶茂盛,花色鲜艳。生长适温为19-24℃,冬季温度不低于10℃,否则叶片易受冻,但根茎较耐寒。
半阴半阳的光照:秋海棠对光照的反映是敏感的。一般适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长,在强光下易造成叶片灼伤。适宜的光照强度,根茎类为200-300lx。另外对光周期反应也十分明显。在短日照和夜间温度21℃的条件下,花期明显推迟。
适度的水分:秋海棠的茎叶柔嫩、多汁、含有丰富的水分。由于自然生长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因此,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茎叶易凋萎倒伏,直接影响生长,严重时茎叶皱缩死亡。相反,供水过量,盆内出现积水,易于因其根部腐烂。观叶类秋海棠夏季正值茎叶生长旺盛期,除供给足量水分歪,每天喷雾数次,模拟相对湿度较高的林下生态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6%-60%。这样,茎叶生长繁茂,色泽鲜艳,娇嫩。冬季秋海棠生长缓慢,供水相应减少。
疏松肥沃的土壤:野生种排水好,腐叶土层的林下或岩石缝隙中,这对根部生长和发育极为有利。盆栽秋海棠的常用堆肥土、腐叶土和炭土。碱性或粘重,易板结的土壤作为盆栽用途,不利于新根生长、导致茎叶矮小,色彩暗淡,易引起萎黄病。适合生长在pH值6.5-7.5的中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