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牵牛子【牵牛子 (英文名:SEMEN PHARBITIDIS.),别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姜姜籽,牵牛、朝颜花。】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r 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果实成熟、果皮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蒸法(《雷公》)。唐代有熬(《外台》),炒熟、石灰炒(《理伤》)等法。宋代炮制方法较多,有生姜汁酒制《圣惠方》),麸炒【麸炒又称“麸皮炒”或“麦麸炒”,是一种传统炮制工艺。】(《博济》),童便制(《证类》),盐炒、米炒【药物与米(糯米,陈仓米)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蒸制、吴茱萸制(《总录》)、爁制(《局方》)等炮制方法,并对炒制提出了微炒、炒熟、炒香、炒黄等不同要求。元代用盐炒(《宝鉴》)。明代除清炒和盐炒外,还有醋煮、水煮【水煮,并非水煮活鱼,而是一种遍步大江南北却在南昌得以发扬光大的小吃。】(《普济方》),酒蒸(《入门》),牙皂汁制(《保元》)等炮制方法。清代沿用了炒法和酒蒸,并将盐制改为盐水炒(《握灵》)。
【现代炮制方法】
1、牵牛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牵牛子【炒牵牛子是牵牛子的一种炮制方法,取牵牛子,置炒药锅内,用微火加热翻炒至微鼓起、透香气、显火色时,取出,摊凉。】:取牵牛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裂声,鼓起,颜色加深【颜色加深是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Adobe photoshop中的一种混合模式,存在于颜色混合模式、通道混合模式、图层混合模式的变暗模式组中。】,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牵牛子呈三棱形,似橘瓣状,长4~8毫米,宽3~5毫米;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种皮坚韧,背面有1条浅纵沟,腹面棱线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横切面【横切面是指与人体或器官的长轴垂直的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无臭,味辛、苦,有麻舌感。炒牵牛子色泽加深,稍鼓起或有裂隙,微具香气。
【质量标准】牵牛子、牵牛子饮片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5.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0%。炒牵牛子水分不得过8.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2.0%。
【炮制目的】牵牛子味苦,性寒;有毒。归肺经、肾经、大肠经。具有泻下去积,逐水退肿,消痰涤饮,杀虫的功能。
生品药力较猛,泻下力强,长于逐水消肿,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闭涩,虫积腹痛。炒后可降低毒性,药性缓和,免伤正气,消积之中略寓健脾作用,以涤痰饮,消积滞【积滞,中医病名。】见长。
用于痰饮喘咳【咳,指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引起一种反射作用。】,饮食积滞【饮食积滞证,中医病证名。】。亦用于水肿胀满或虫积而体质较差者。
【应用选择】
1、生用
(1)水肿胀满:本品与茴香(炒)为末,姜汤送服,能泻水消肿,用于水饮内停【水饮内停证指对人体水液运行输布失常,水停为饮,水饮聚积于机体胸腹、胃肠或四肢等不同部位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水肿胀满,便秘,脉实正气未伤者,如禹功散【禹功散,中医方剂名。】(《儒门》)。若腹部胀满,形气俱实,二便秘涩者,常与甘遂、大戟、芫花、大黄等配伍,有泻水逐饮的作用,如舟车丸【舟车丸,行气利水。】(《景岳》)。
(2)肠道寄生虫【肠道寄生虫是指主要寄生在人类或其他动物之肠道的寄生虫,主要透过受污染的食物或食水而感染。】:可与槟榔、苦楝根皮【药材苦楝根皮的基源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树皮及根皮,主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疮、头癣等症状。】、大黄等同用,治虫积内阻,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脉沉实,有攻积杀虫之效,用于绦虫、蛔虫、蛲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如万应丸【万应丸主治月经瘀闭不来,绕脐寒疝痛彻;及产后血气不调,诸症瘕病。】(《医学正传》)。
2、制用
(1)痰饮喘咳:常与葶苈子、杏仁、厚朴【厚朴,植物学范围内别名紫朴、紫油朴、温朴等,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常见为厚朴(原亚种)M. officinalis subsp. officinalis与凹叶厚朴(亚种)M. officinalis -houpo】等同用,能祛痰逐饮,通利气机,用于痰壅气滞,咳逆喘急,胸胁【胸胁,人体部位名,即前胸和两腋下肋骨部位的统称。】胀满,大便不利等。
(2)积滞便秘:常与木香、槟榔、青皮(醋炙)、莪术(醋炙)、大黄等配伍,用于胸腹积滞,痞满结痛不通等,能散郁破结,消积导滞,如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丸,中医方剂名。】(《中药成药制剂手册》)。若用本品与党参、槟榔、大黄等配伍,能消积化滞,治小儿食积【小儿食积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暴饮暴食、过多的喂给生冷油腻之食物,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职,不能正常的腐熟水谷,停滞不化,胃气不降,反而上逆而引起食物积滞、出现呕吐或泄泻的一种病症。】,腹胀便秘等,如一捻金【一捻金,中成药名,为消食剂,消食导滞,祛痰通便之功效。】(《济南市【8″ http-equiv=”Content-Type”/> 】中药成方选集》)。
【现代研究】以水浸出物、脂肪油、泻下实验及毒性实验对牵牛子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牵牛子炒品水浸出物含量较高,脂肪油含量降低,泻下作用较强,毒性较小。药理实验显示炮制后牵牛子的泻下作用明显减弱,毒性降低。
【附】
1、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炒焦、砂烫、蜜制等。
2、文献摘录“碾取头末,去皮麸用,亦有半生半熟用者,皮能滞,勿得误用”(《通玄》)。“牵牛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人所不知,惟东垣【东垣故城即河北石家庄市东古城村。】、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以盐水炒黑”(《握灵》)。
【总结】牵牛子最早的炮制方法是酒拌蒸去皮用,且蒸制时间较长,是为熟用,而且历代都有酒制的记载。用辅料制的方法,经历代演变和发展,虽然种类较多,但近代已基本不用。炒法始于唐代,此法延续至今,并成为主要的炮制方法。
由于牵牛子是峻下逐水药,生用虽然作用甚速,但容易伤正,只有正气未伤者相宜。凡体质较差者,均宜炒用,古方用于肿满和虫积都有炒用的范例。尤其是小儿,用于杀虫亦多炒用,因小儿正气未充,脾胃薄弱,炒后略有健脾之力;治小儿疳疾凡见苔白腻者,在补脾健胃药中加入较小剂量的炒牵牛子,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