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肉(《别录》)【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占兔、东北兔、高原兔、华南兔【华南兔(学名:Lepus sinensis),是兔科、兔属的动物。】、家兔等的肉。【动物形态】①蒙古兔,又名:草原兔、跳猫。体形中等,长约45厘米,尾长约9厘米。体重一般在2公斤以上。耳甚长,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过鼻端。尾连端毛略等于后足长。全身背部为沙黄色,杂有黑色。头部颜色较深,在鼻部两侧面颊部,各有一圆形浅色毛圈,眼周围有白色窄环。耳内侧有稀疏的白毛。腹毛纯白色。臀部沙灰色。颈下及四肢外侧均为浅棕黄色。尾背面中间为黑褐色,两边白色,尾腹面为纯白色。冬毛长而蓬松,有细长的白色针毛,伸出毛被外方。夏毛色略深,为淡棕色。栖息于平原、荒草地【荒草地是树木郁闭度小于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的土地。】、山坡灌丛、丘陵平原、农田和苗圃等处。栖居地常因季节不同,食物条件的改变而有所迁移。一般无固定洞穴,白天常在较隐蔽的地方挖临时的卧穴。以青草、嫩枝、树皮、蔬菜及谷物、豆类等农作物为食。分布黑龙江【黑龙江,是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之一,位于亚洲东北部。】、吉林、辽宁、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西里尔蒙古文:Өвөр Монгол)或“内蒙”,自治区首府为呼和浩特,内蒙古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较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甘肃【甘肃,简称甘或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兰州,省名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宁夏、山西、河北等地。②东北兔,又名:草兔、山兔、黑兔子、山跳子。体形较大。耳较短,向前折不达到鼻端。尾短。头部和身体背面为棕黑色,由黑色长毛与浅棕色毛相间。两侧颜色较浅,黑色针毛较少。头部色较深,颈下黄棕色。尾背面黑灰色。腹面灰色。夏毛颜色较深。有时也出现全黑棕色的个体变异。主要栖息于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分布于在海拔1000米以下。】中,亦在平原、荒草地、河谷灌丛等地活动。一般无固定巢穴,产仔时才有一定住所。白天栖居于灌木丛、杂草或树根下,晚间出来活动觅食。主要以树皮、嫩枝、草本植物为食。分布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不是行政区;“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周礼·职方氏》。】。③高原兔,又名:灰尾兔、长毛兔。体形较大,毛长而蓬松。耳长,向前折时显然超过鼻端。全身背部为暗黄灰色,毛细长而略带波纹。臀部全为灰色细毛,中央较深而两侧较浅。头部尤其是鼻部中央颜色较深,面颊部及眼圈周围色较淡。颈背呈浅棕灰色,颈腹部都为黄灰色。腹毛纯白色。前肢为极浅的棕黄色,后肢外侧棕色,足背白色。尾背方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区域,尾两侧为白色,并有灰色毛基【单位净值低于一元的基金。】。一般栖息在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及草原地区。无固定洞穴,白天常在草丛中活动,吃植物性食料。分布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藏文: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威利转写:Bod rang skyong ljongs),简称“藏”,通称西藏,位-xizang】等地。④华南兔,又名:短耳兔,粗毛兔。体形较小。耳短,向前折不达到鼻端。尾亦短,不及后足之一半。四肢较细。全身毛色较深,为黄褐色,并杂有黑色长的针毛。额脸部色较浅,鼻的两侧各有一浅色区,向后伸延直达耳基部。两烦处生有长的黑色针毛。耳廓边缘色较淡,耳端部无明显黑尖。腹部及四肢内侧为黄白色。四肢外侧为黄棕色。尾背面为黄棕褐色,尾腹面为淡黄色。栖息于农田附近的山坡灌丛、杂草地、坟田等处。昼夜活动,无固定洞穴。以草本植物的绿色部分、树苗和嫩叶为食,尤喜食麦苗、豆苗【豆苗俗称豌豆苗。】及蔬菜。分布安徽、江苏【江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苏”,省会南京,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得名。】、浙江【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福建【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面、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面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台湾、广东【广东,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西、湖南等地。⑤家兔个体的变异很大。一般头部及耳较野兔为短,后肢亦然。毛色亦有多种变异,通常以纯白色者为多。耳尖无黑色。以蔬菜、谷类、果类及青草为食。全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以上几种动物的皮毛(兔皮毛)、血(兔血)、骨(兔骨【兔骨,中药名。】)、头骨(兔头骨)、脑(兔脑)、肝(兔肝【兔肝,中药名。】)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性味】甘,凉。①《别录》:”味辛,平,无毒。”②《食疗本草》:”味酸,性冷。”③《纲目》:”甘,寒。”【归经】《本草求真》:”入肝,大肠。”【功用主治】补中益气,凉血解毒。治消渴羸皮,胃热呕吐,便血。①《别录,:”主补中益气。”②《千金·食治》:”止渴。”③《本草拾遗》:”主热气湿痹【基本概述湿痹,病名。】。”④《纲目》:”凉血,解热毒,利大肠。”⑤《本经逢原》:”治胃热呕逆,肠红下血。”【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选方】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一只,剥去皮爪五脏等,以水一斗半煎使烂,骨肉相离,漉出骨肉,斟酌五升汁,便澄滤,令冷,渴即服之。(《海上集验方》)【名家论述】《纲目》:”今俗以兔肉饲小儿,云令出痘稀,盖亦因其性寒而解热耳。故又能治消渴。若痘已出及虚寒者宜戒之。刘纯《治例》云,反胃结肠,甚者难治,常食兔肉,则便自行,又可证其性之寒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