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药防风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的功效,防风有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作用,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功效与作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的功效,防风有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头痛身痛;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的作用。   1、防风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日华子本草》   2、防风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本经》   3、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本草经疏》   4、防风杀附子毒。《本草经集注》   5、防风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邪。《药类法象》   6、防风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长沙药解》

食用方法

防风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防风。      防风散药方1   功效:主治妊娠中风卒倒,口噤肢强,或痰气上升。   组成:防风, 桑寄生, 葛根, 各五分; 家菊花, 细辛, 防己, 秦艽, 羚羊角(镑), 当归, 桂心, 茯神, 甘草, 各三分。   用法:水煎,入竹沥半合服。   功效:祛风解痉,化痰通窍。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防风散药方2   功效:主治热毒风痰壅,头目晕闷,心神不宁。   组成:防风(去叉.三分)、枳壳(麸炒.三分)、沙参(半两)、秦艽(去苗.一两半)、犀角屑(一两)、升麻(一两)、木通(一两)、羌活(一两)、甘草(炙.一两)、茯神(去木.一两)、龙齿(一两)、前胡(一两)   用法: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二沸,不拘时温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防风散药方3   功效:主治小儿五脏积热、惊风,头面赤热,口舌生疮,好饮冷。   组成:防风(去芦头)、甘草(炙草)、柴胡(去苗)、连翘、山栀子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五分,煎三分,去渣温服。一岁儿一服可分四次;三岁儿可作二服饮之。   来源:《刘氏家传》引李琬方(见《幼幼新书》卷十九)。      防风散药方4   功效:主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日久必成衄血。   组成: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防风(去芦)4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食后沸水调服,每日三次。   来源:《宣明论方》卷一。      防风散药方5   功效:主治眼泡内生毒如菌。   组成:防风、荆芥、黄芩、石膏、栀仁、薄荷、赤芍、连翘、生地黄、甘草。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钞类编》卷十一。      防风散药方6   功效:主治伤寒时气,头痛壮热,恶风,百节痠疼,肩背拘急,面赤虚烦,声重咳嗽,寒热不除。   组成:厚朴2两(去皮,姜汁制),陈皮2两(去白),甘草2两(炙),藁本2两,独活3两,防风3两(去芦),桔梗(微炒)3两,苍术(于木臼内略杵去皮,却入布袋内打,净称)2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个,水一大盏,煎七分,温服;沸汤点亦得。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一。      防风散药方7   功效:主治中风不语,两目不开,手足抽掣,发歇往来,昏塞涎潮。   组成: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独活1两,赤箭1两,当归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秦艽半两(去苗),麻黄2两(去根节),桂心1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九。      防风散药方8   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头痛掣动。   组成:防风30克(去芦头) 川升麻30克 黄芩30克 赤芍药30克 蔓荆子30克 石膏30克 葛根30克(锉)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12克,以水17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淡竹沥30毫升,再煎一二沸,温服,不计时候。   禁忌:忌羊肉、饴糖。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防风散药方9   功效:主治风虚多汗恶风。   组成:防风(去叉)1两1分,泽泻3分,牡蛎3分(煅赤),桂(去粗皮)3分。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3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2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三。      防风散药方10   功效:主治腲退风,肌肉虚满,肢节缓弱,皮肤不仁,骨节疼痛。   组成: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芎䓖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海桐皮1两(锉),当归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半,独活1两,细辛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渣,食前稍热服。   来源:《圣惠》卷二十三。      防风散药方11   功效:主治风头眩,旋运欲倒。   组成:防风3分(去叉),芎䓖3分,山芋3分,人参3分,白术3分,远志3分(去心),独活3分(去芦头),桂3分(去粗皮),茯神(去木)3分,莽草半两(去根,酒洒,焙),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半匕至二钱匕,食前浸菊花酒调下,日再夜一。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六。      白术防风汤   功能与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处方: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用法与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防风败毒饮   功效:主治痘发瘾疹及麻疹发热。   组成:升麻、葛根、防风、赤芍、甘草。   用法:水煎服。外用活蚬子不拘多少,以水养5-7日,旋取其水洗,用天水散拭之。   来源:《万氏家抄方》卷六。      解毒防风汤   功效:主治痘痂落后,热毒未尽,而疮瘢复起成凸者。   组成:金银花5钱,甘草1钱,木通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连翘1钱,牛蒡子1钱。   用法用量:同紫草煎汤服。外用蚬子水摩之。   来源:《痘麻绀珠》卷十七。      防风枳实汤   功效:主治风头眩欲倒,眼旋屋转,头脑痛。   处方:防风3两,枳实3两(炙),茯神4两,麻黄4两(去节),细辛2两,芎 3两,前胡4两,生姜4两,半夏4两(洗),杏仁3两,竹沥3升。   制法:上切。   用法用量: 防风汤(《千金》卷十三)、防风枳实散(《普济方》卷四十七)。      防风酒   功效:主治肉苛。   处方: 防风(去叉)2两,白术1两半,山茱萸(并子用)1两半,山芋(干者)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细辛(去须叶,轻炒)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秦艽(去土)1两半,茵芋(去粗茎)1两半,杏仁(汤浸,退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紫巴戟(去心)2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节,先煎去沫,焙干用)2两,生姜(切,焙)2两,磁石(生,捶碎如大豆粒,浸去赤汁)半斤,薏苡仁(炒)3两,生地黄(净洗,细切,焙)2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生绢囊盛,以无灰清酒3斗,浸6-7日。   用法用量:空心温饮4-5合,以知为度。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      防风薏米煎   功效:散风除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方:薏米30克,防风10克。   制法:薏米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1次服完,连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防风当归丸   方剂主治:肝经有风,血得风而流散不归经,以致妊娠下血。   药物组成:防风、当归(去尾)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药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1钱,白汤送下。   处方来源:《医钞类编》卷十七。      防风丸1   功效:主治热痹。   组成:防风(去叉) 羌活(去芦头) 茯神<去木) 牛膝(酒浸,切,焙) 桂(去粗皮) 人参 枳壳(去瓤,麸炒) 五加皮(锉) 芍药 丹参 薏苡仁 玄参 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各30克 磁石(煅,醋淬)120克 槟榔(锉)60克 松子仁 大黄(锉,炒) 木香各15克   用法:上十九味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      防风丸2   功效:主治小儿瘰疬结核,寒热。   组成:防风(去芦头)1两,连翘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牡丹皮1两,白头翁1两,黄柏(去粗皮,微炙)1两,豉(炒令黄)1两,独活(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1两,海藻(洗去咸,焙)3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丸,米饮送下,早晨、日晚各1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防风丸3   功效:主治心脏中风,惊悸,言语混浊,烦热恍惚,心神不安。   组成:防风3分(去芦头),茯神1两,人参3分(去芦头),麦门冬1分(去心,焙),天麻3分,白鲜皮1两,薏苡仁3分,小草3分,犀角屑1两,天竺黄3分,牛黄1分(研入)。   用法:上为末,加研了牛黄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以糯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四      防风丸4   功效;主治风气,肢节疼痛,四肢少力,头痛烦闷。   组成:防风(去叉)2两,桔梗(锉,炒)2两,丹砂(研)2两,天麻1两,细辛(去苗叶)1两,独活(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1两,芎䓖1两,木香1两,天南星(用牛胆制者)1两半,由跋(炮)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藿香叶3分。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荆芥汤嚼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二      防风丸5   功效;主治五脏风热毒气攻目,或赤或涩,或昏或痛,翳障不明者。   组成:防风(去叉)1两,玄参1两,决明子(炒)1两,车前子1两,茯神(去木)1两,地骨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龙齿1两,甘菊花1两,苦参1两,大黄(锉,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防风薏米粥   功效:清热祛风行痹,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   材料:防风1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水煮至米熟,每日1剂,连服1周。      防风败毒散1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麻痘发热。   组成:生地、防风、连翘、升麻、荆芥穗、牛蒡子、玄参、酒柏、人参、桔梗、甘草。   用法:水煎服。   来源:《片玉心书》卷五。      防风败毒散2   功效:风寒霍乱。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枳壳、陈皮、葛根、甘草。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川芎防风散   方剂主治:积年脑泻。   药物组成: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干姜1两,荆芥1两,甘草3钱,甘松3钱,白芷半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食后酒服;不能饮酒,茶清汤服。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五十七。      当归防风散   方剂主治:伤寒汗多亡血发痓。   药物组成:当归、防风、川芎、生地、白芷、羌活、人参。   加减:恶寒自汗,加桂枝、白术。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处方来源:《伤寒全生集》卷四。      地榆防风散   功效:主治破伤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头微汗,身无汗者。   组成:地榆、防风、地丁香、马齿苋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   用法:每服9克,热米汤送服。      防风当归汤   方剂主治:血痹,皮肤不仁。   药物组成:防风1钱5分,当归1钱5分,赤茯苓1钱,独活1钱,秦艽1钱,赤芍药1钱,黄芩1钱,杏仁、甘草5分,桂心4分,生姜5片。   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1钟,食前温服。   处方来源:《杏苑》卷五。      竹叶防风汤   功效:治妇人产后伤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宜服竹叶防风汤。   材料:淡竹叶(半把) 防风人参桂枝 苦梗 甘草(各半两) 葛根(一两半)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使汗出。颈项强,用附子炮去皮脐,锉如豆大,抄一钱同煎。呕者,加半夏煎服。      防风白芷茶   功用:祛风,燥湿,镇痛。   主治:头痛起于感受风寒之后,其痛或连项背,或痛连眼眶、颊部,恶风寒,喜裹头戴帽。舌淡苔薄白,证属风寒头痛者。   组成:防风、白芷各12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服用茶叶6克,加水3O0毫升煮沸,取汁置保温瓶中,兑入药末12——18克,盖闷15分钟后摇匀,代茶分次服用。每日1剂。   宜忌:阴虚血热者忌服。   出处:《普济方》      羌活防风汤   处方:羌活、防风、川芎、藁本、当归、芍药、炙甘草,各二钱,地榆、细辛,各一钱。   功能:治破伤风,初得在表。   用法与用量:上分作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热服。若大便闭,加大黄,缓缓令过,加黄芩。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羌活防风汤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3两,防风(去叉)4两,桔梗3两,柴胡(去苗)1两半,败酱3两,桂(去粗皮)1两半,大黄(锉)2两,羚羊角(镑屑)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方剂主治:产后腹中坚硬,两胁满胀,手足厥冷,心中烦热,引饮干呕,关节劳痉中风。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相次再服之。      防风羌活汤   功效:祛风散寒。   药物组成:防风、川羌活、姜半夏、黄芩(酒洗)、白术(土炒)、炙甘草、川芎各10克,姜南 星4.5克,北细辛3克   药方用法:水煎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防风苍术汤   方剂功效:散风邪,健脾疏壅。   方剂主治:风壅肝木,损伤脾土,不能输布水湿,飧泄身热,脉弦腰重,微汗头疼。   药物组成:麻黄8分,防风1钱,苍术2钱,白术3钱。   用法用量:水煎熟,热服。取汗。   处方来源:《杏苑》卷四。      防风黄芩丸   功能主治:主妊娠肝经有风热,血崩,便血,尿血。   处方:条芩(炒焦)防风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汤或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备注:妇人妊娠,风热之邪侵入血室,胎孕因此不安,导致血崩、便血,治宜清热祛风。方中黄芩清热于里,防风疏风于外,二味相合,使风热两解,经脉清和,出血得愈,胎孕得安。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天麻防风丸1   功效:主治一切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精神昏聩,痰涎不利。   组成:白僵蚕(去丝、嘴,炒) 干蝎(炒)各15克 天麻(去苗) 防风(去苗) 人参各30克 朱砂(研飞) 雄黄(研) 麝香(研) 甘草(炙)各7.5克 牛黄3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2丸,薄荷煎汤化下,不拘时服。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天麻防风丸2   方剂主治:风湿麻痹,肢节走痛、注痛,中风偏枯,或内外风热壅滞,昏眩。   组成:防风5钱,天麻5钱,川芎5钱,羌活5钱,白芷5钱,草乌头5钱,白附子5钱,荆芥5钱,当归5钱,甘草(炙)5钱,白滑石2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酒送下。   处方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五。      防风二仁饮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慢性肝炎兼风寒湿痹患者食用。   配方:防风9克 桃仁6克 苡仁20克 白糖20克   做法:   1、把桃仁去皮、心、尖,洗净;防风润透切片;苡仁去杂质,洗净。   2、把苡仁、防风、桃仁同放炖锅内,加水250毫升。   3、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煮50分钟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防风藿香粥   功效:散寒燥湿、治舌苔薄白、肢体酸痛。   材料:防风12克,藿香6克,白蔻3克,葱白3茎,粳米100克。   做法:将防风、藿香、白蔻、葱白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另将粳米加水煮至近熟,加入药汁,煮成稀粥。      附子防风散   主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组成:白术30克 白茯苓23克 柴胡45克(去苗) 五味子30克 干姜23克(炮裂,切) 甘草23克(炙微赤,切) 附子23克(炮裂,去皮、脐) 桂心15克 防风23克(去芦头)   用法:上药捣碎,研为粗末。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4片,煎至9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泻肝防风散   方剂主治:肝实热,梦怒惊恐。   药物组成:防风3分(去芦头),犀角屑半两,赤茯苓半分,葳蕤半两,射干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芩半两,白鲜皮半两,沙参半两(去芦头)。   用药禁忌:忌炙煿、热面。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处方来源:《圣惠》卷三。      桂枝防风汤   功效:疏风解肌,调和营卫。   主治:婴幼儿伤寒初起,恶寒发热,体重面黄,或面白喘急,口中气热,呵欠烦闷,舌淡,苔薄白,脉浮。   组成:嫩桂枝4.5克; 杭白芍6克; 北防风4.5克; 炙甘草3克。   用法:上作一剂。加老生姜3克 大红枣5枚,水煎,热服。   来源:《幼幼集成》卷二。      防风芍药汤   主治:泄泻、痢疾初起,身热,头痛微汗,腹痛而渴,脉弦。   组成:防风 芍药 黄芩各15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5——30克,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滤清温服。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加味防风粥   功效:治疗小儿泄泻风寒泻型: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苔白腻,脉浮紧。   材料:防风5克,藿香5克,葱白2茎,白蔻仁克,苏叶3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前5味药水煎,沸后约10分钟,取汁去渣,另用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      荆芥甘草防风汤   功效:解痘毒。   主治:小儿疮疹,邪在太阳,疹出不快,脉浮者。   组成:荆芥半两,防风半两,甘草3钱。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温服。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六五引《疮疹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