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蒲公英 蒲公英功效 蒲公英作用 蒲公英服用方法



蒲公英_蒲公英功效_蒲公英作用_蒲公英服用方法 第1张

【中文名】蒲公英【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本草图经》)【类别】全草类【异名】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一年生草本。】、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荚(《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土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菊目、菊科、蒲公英属植物。】、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婆婆丁,学名称蒲公英,又名黄花苗、黄花地丁、黄花郎、木山药、浆薄薄、补补丁、奶汁或苦蓿等。】(《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黄花地丁 正文黄花地丁 (《滇南本草》) 异名野豌豆、马口铃、猴丝草(《广西药植名录》),小响铃、狗响铃(《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纲目》),奶汁【奶汁又称仙人酒、人乳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残飞坠》是连载在晋江文学城的小说,作者是轻水涟漪。】(《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黄狗头,幼鱼时期,深灰色的身上布满雪花般的白点,这这些斑纹会慢慢减退变为全身黄色。】(《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简介:羊奶奶,白绿叶,常绿竖立小灌木,高约两米,每年10―11月开花,翌年4―5月结果,又称天青地白。】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州民间方药集》),黄花草【简介 所属卷:Cleome L. 所属科:Capparidaceae 中文名:黄花草 其它中文名:黄花菜(本草纲目),奥矢菜(海南植物志),豨莶草(广西本草选编) 文献来源:Cleome viscosa Linn. (1753); Hook. f. et Th. (1872); Gagn. (1908); Iltis(1960); Jacobs(1960)*; 云南大学学术论文集第三辑生物分册(1964); 海南植物志(1964).广西本草选编下册(1974) Cleome icosandra Linn.(1753); Polanisisa viscosa(L.)DC. (1824); Forb. et Hemsl. (1886).描述字段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3—1米,茎基部常木质化,干后绿黄色,有纵细槽纹,全株密被粘质腺毛与淡黄色柔毛,无刺,有恶臭气味。】、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咽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植物形态】蒲公英多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高10~25厘米。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叶根生,排成莲座状;叶片矩圆【矩圆,带有一个或多个四边形的圆或椭圆,申请时间是1999年7月22日。】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成【延成(Diên Thành,1578年—1585年)是大越国(Đại Việt quốc )莫朝(Nhà Mạc)英祖(Anh Tổ)莫茂洽(Mạc Mậu Hợp)的第三个年号,共计8年。】叶柄状,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全缘或具疏齿,绿色,或在边缘带淡紫色斑,被白色丝状毛。花茎上部密被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直径2.5~3.5厘米,全部为舌状花,两性:总苞钟状,总苞片多层,外层较短,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有角状突起,内层线状披针形,先端呈爪状;花冠黄色,长1.5~1.8厘米;宽2~2.5毫米,先端平截,5齿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合生成筒状,包于花柱外,花丝分离,白色,短而稍扁;雌蕊1,子房下位。长椭圆形,花柱细长,柱头2裂,有短毛。瘦果倒披针形,长4~5毫米,宽约1.5毫米,外具纵棱,有多数刺状突起,顶端具喙,着生白色冠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此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如:碱地蒲公英、异苞蒲公英【异苞蒲公英(学名:Taraxacum heterolepis)为菊科蒲公英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热河【热河,原东北四省之一,简称热,省会承德市,是中国旧行政区划的省份之一,1914年2月划出,1955年7月29日撤销。】蒲公英、西藏蒲公英等,均可同等人药。【采集】春、夏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时连根:特种经济动物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家蚕生物反应器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农学博士,主要从事生物资源学、蚕丝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等课题近20项,主持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参编著作6部,培养博士生2名、硕士生2名…】挖取。除净泥土,晒干。【药材】干燥的根,略呈圆锥状,弯曲,长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或已脱落。叶皱缩成团,或成卷曲的条片。外表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叶背主脉明显。有时有不完整的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灰绿、根完整、无杂质者为佳。全国大部地区有产。【化学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量是426.7174。】、胆碱、菊糖和果胶等。同属植物药用蒲公英【药用蒲公英又名西洋蒲公英(学名:Taraxacum officinale),菊科蒲公英属植物,因其繁殖能力强而在世界各地均被视为野草,在全球多个平原及温带地区均有其影踪。】的根中含蒲公英醇、蒲公英赛醇、ψ-葡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香树脂醇,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分子式C30H50O。】、豆甾醇【豆甾醇是一种经过物理提纯而得,具有营养价值高、生理活性强等特点的物质。】、β-谷甾醇【谷甾醇是一种药物,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用于Ⅱ型高脂血症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胆碱、有机酸、果糖【果糖中含6个碳原子,也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它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果糖还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蔗糖【蔗糖,即食糖,双糖的一种,由一分子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与一分子果糖的半缩醛羟基彼此缩合脱水而成。】、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树脂、橡胶等。叶含叶黄素【叶黄素,别名类胡萝卜素、胡萝卜醇、植物黄体素、核黄体、万寿菊花素及植物叶黄素等,英文名为Lutein,分子式为C40H56O2,相对分子量为568.85。】、蝴蝶梅黄素、叶绿醌、维生素C【维生素C 的结构类似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其分子中第2 及第3 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出H+,故具有酸的性质,又称抗坏血酸。】_50~70毫克/100克和维生素D【维生素D(vitamin D )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_5~9毫克/100克。花中含山金车二醇、叶黄素和毛莨【毛莨,草本植物,以分球为主,9-10将块根自根茎部位顺自然分离状况掰开。】黄素。花粉中含β-谷甾醇、5z-豆甾-7-烯-3β-醇、叶酸【叶酸(folic acid)也叫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和维生素C。绿色花萼中含叶绿醌。花茎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树脂醇。又本品含考迈斯托醇【考迈斯托醇是一种化学品,其化学式是C15H8O5。】、核黄素【维生素B2(化学式:C17H20N4O6,式量376.37)又叫核黄素,微溶于水,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加热是稳定的。】1.43微克/克和胡萝卜素【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摄入人体消化器官后,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是目前最安全补充维生素A的产品 (单纯补充化学合成维生素A,过量时会使人中毒)。】7.7~8.8毫克%。【药理作用】蒲公英注射浓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Pneumococcus)又称肺炎链球菌,是菌体矛头状、常成双排列的球菌。】、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的学名是脑膜炎奈瑟氏球菌(n.meninyitidis),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白喉杆菌【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是引起小儿白喉的病原菌,属于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绿脓杆菌【绿脓杆菌(P.aeruginosa)或称铜绿色假单胞菌,是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伤寒或说伤寒病,原先出自中医学的范畴,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但煎剂1:100亦无效。其1:80的水煎剂能延缓ECHO11【能够导致急性驰缓性麻痹的病毒。】病毒【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病变。醇提取物【中药提取的一种方法。】31毫克/公斤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某些真酋亦有抑制作用。小白鼠静脉注射蒲公英注射液的半数致死量为58.88±7.94克/公斤,小鼠、兔亚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subacute toxicity),指染毒期不长(一般为3个月),或接触毒物时间不长(数10天乃至数月)对机体引起功能和(或)结构的损害。】试验对肾脏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指肾小管的外面的一层细胞。】浊肿。煎剂给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国外研究,蒲公英在动物身上有利胆作用,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也有认为它有利尿作用,特别是对门脉性水肿有效,可能是由于植物中含有大量钾的缘故。对离体蛙心,小量兴奋而大量则呈抑制作用。也有用其根及全草作苦味健胃剂或轻泻剂【轻泻剂是一种可以帮助肠道排泄的物质。】者。内服叶的浸剂可治蛇咬伤,也有用以促进妇女的乳汁分泌的。【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性味】苦甘,寒。①《唐本草》:”味甘【味甘是指某一种草药或动物性、植物性食物等对人的味觉感受器刺激后在味觉中枢引起的甘甜的感觉。】,平,无毒。”②李杲【李杲是中国古代名医,李杲对脾胃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诸方面,形成了个人独成一家的系统理论,故而后世称其为“补土派”。】:”微苦,寒。”③《本草述》:”甘,平微寒。”④广州部队【广州部队(1995年CBA刚成立后解散,最早解散的CBA球队)-guangzhoubudui】《常用中草药手册》:”苦甘,寒。”【归经】入肝、胃经。①李杲:”足少阴经。”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阳明是《阴阳大战记》中的天流宗家。】、太阴经。”【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淋巴腺炎【解释淋巴腺炎是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发生炎症。】,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正常情况下,结膜具有一定防御能力,但当防御能力减弱或外界致病因素增加时,将引起结膜组织炎症发生,这种炎症统称为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腭)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黏膜炎症。】,胃炎,肝炎,胆囊炎【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尿路感染。①《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②《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③《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④《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⑤《纲目》:”乌须发,壮筋骨。”⑥《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⑦《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⑧《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⑨《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脘处疼痛为主的症状,俗称“胃痛”。】。”⑩《山东中药》:”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疸,目赤【目赤是指眼结膜充血,俗称火眼,多由于风火、肝火或阴虚火旺所致。】,小便不利,大便秘结。”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利尿,催乳。治疔疮,皮肤溃疡【皮肤溃疡是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以皮肤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长期不能愈合为临床特征,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的一种体表疾病,此处泛指中医外科疮疡类溃后长期未愈者。】,眼疾肿痛,消化不良【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⑿《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是咽喉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冬春季节最为多见,通常情况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急性支气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用法【用法是词语,简称使用的方式或方法,一般可以采用语言描述或图片表达的方式对事物的用法进行介绍。】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选方】①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忍冬藤又名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茎中空,幼枝密生短柔毛。】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义补遗》)②治急性乳腺炎【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西里尔蒙古文:Өвөр Монгол)或“内蒙”,自治区首府为呼和浩特,内蒙古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较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③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梅师集验方》)④治瘰疬结核,痰核绕项而生:蒲公英三钱,香附一钱,羊蹄根【羊蹄根(蓼科)Rumex japonicus Meisn,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劳发热,利小便,治热淋。】一钱五分,山茨菇一钱,大蓟独根二钱,虎掌草【虎掌草是一种双子叶药毛茛科植物,分布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南部、湖北西南部、广西西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南部及东部、辽宁西部、内蒙古南部等地区,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舒筋的功效。】二钱,小一枝箭二钱,小九古牛一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⑤治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纲目》)⑥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选编·五官》)⑦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汉药、甘草【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煎服。(《中医杂志》(11):31,1965)⑧治多【治多县: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辖县,人口2.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8%,还有汉、回、撤拉等民族。】年恶疮及蛇螫肿毒: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⑨治肝炎:蒲公英干根六钱,茵陈蒿【茵陈蒿别称茵陈蒿(本草衍义)因尘、因陈、茵陈、茵陈蒿、绵茵陈(神农本草经等),白茵陈(中药志),日本茵陈(俗称),家茵陈(湖北),绒蒿(广西),臭蒿、安吕草(江苏)为菊科、蒿属植物。】四钱,柴胡、生山栀【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又名木丹、鲜支、卮子、越桃、水横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栀花、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玉荷花、白蟾花、大红栀、山枝子等,常绿灌木,高达2m左右,白花有芳香,花期5~7月,果期8~11月,属茜草科栀子属植物。】、郁金、茯苓各三钱。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天名精,中药名。】各一两,煎服。⑩治胆囊炎:蒲公英一两。煎服。⑾治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胃溃疡【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蒲公英干根、地榆【地榆(学名:Radix Sanguisorbae )为蔷薇科地榆属的植物。】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生姜汤送服。(⑨方以下出《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⑿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一两(研细粉),橘皮六钱(研细粉),砂仁三钱(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临床应用】蒲公英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物。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它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现已制成注射剂、片剂【片剂是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糖浆等不同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多种感染性炎症。①用法㈠注射:目前临床用于抗感染的多以注射剂为主。肌肉注射每次可用2毫升(相当于总生药10克),每日2~3次,也有用至每日总量相当于生药40~160克的;静脉滴注每次用含生药25~100克的注射液加入5~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滴入。亦可根据病情需要作穴位注射(治疗脉臂炎)或胸腔注射(治疗脓胸)。㈡口服:除煎剂(大多配成复方使用)、片剂、糖浆外,尚有用于治疗乳腺炎的酒浸剂(蒲公英40克加50°白酒500毫升浸7天,过滤。日服3次,每次20~90毫升)等。㈢外用:蒲公英根茎研末,加凡士林调成膏剂,或用鲜草全株捣成糊剂敷于患处,治疗急性乳腺炎、颌下腺【下颌部的唾液腺,左右各一个。】及颌下软组织炎,颈背蜂窝织炎【蜂窝织炎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腐生性细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等急性软组织炎症;用鲜蒲公英捣取汁滴耳治疗中耳炎,涂于创面治疗烫伤等;制成1%点眼液点眼,或配合菊花煎水熏洗患眼,治疗急性结膜炎、睑缘炎【睑缘炎是睑缘皮肤、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的亚急性、慢性炎症。】等;用蒲公英20~90克捣碎,加入一个鸡蛋的蛋清,搅匀,再加白糖【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适量,共捣成糊状,敷于患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等。②应用范围与疗效临床应用蒲公英的范围较广。仅据上海市试用注射剂治疗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就达40种左右,计700余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6例,痊愈38例,有效13例;急、慢性支气管炎69例,痊愈19例,有效44例;肺炎43例,痊愈37例,有效1例;传染性肝炎97例,痊愈47例,有效19例;泌尿系痞染52例,痊愈25例,有效14例;各种外科疾患(包括疖肿、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胰腺炎、丹毒、阑尾炎、胆囊炎、脉管炎)184例,痊愈42例,有效31例;用于手术后预防感染39例,效果满意者33例,有效者5例;五官科炎症(包括急性和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急慢性副鼻窦炎、急性耳廓软骨膜炎、牙周炎、眼结膜炎)194例,痊愈143例,有效41例;骨科炎症(包括开放性骨折炎症、骨髓炎等)12例,痊愈8例,有效2例;皮肤科炎症(多发性毛囊炎、传染性湿疹、脓疱疮、皮肤感染等)24例,痊愈23例,有效1例。其它如败血症、伤寒、胆道感染、腮腺炎、输卵管炎、附睾炎,以及肿瘤、结核等的继发感染,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病例均很少,有待进一步观察。蒲公英制剂在一定程度上似可代替抗菌素使用,对某些疾病还表现出广谱抗菌素的作用;从治疗病毒性感冒、肝炎等的效果来看,可能还有抗病毒作用。此外,蒲公英还曾用于:㈠慢性胃炎:用蒲公英5钱,酒酿1食匙,水煎两次混合,早、中、晚饭后服;㈡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用蒲公英根制成散剂,每日3次,每次5分,饭后服;㈢先天性血管瘤:取鲜蒲公英叶、茎的白汁,涂擦血管瘤表面,每日5~10次。③副作用一般很少。但有个别病例静脉滴注后出现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部分病人服用片剂后有胃部发热感觉;服用蒲公英酒浸剂有头晕、恶心、多汗等酒性反应,少数病例出现荨麻疹,个别病例出现荨麻疹并发结合膜炎,停药后即消失。【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啖之良。”②《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剂,能补肝肾。”味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以合于冲任之【任之,著名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血脏乎?即是思之,则东垣【东垣故城即河北石家庄市东古城村。】所谓肾经必用者,尤当推而广之,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③《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土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白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权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④《医林纂要》:”蒲公英,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疗毒乳痈,皆泻火安土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明热也。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隔,则有可得效之理也。”⑤《本草求真》:”蒲公英,能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白芷等药同治。”⑥《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