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绵蚜的发生规律有哪些 甘蔗绵蚜的防治措施
甘蔗绵蚜是甘蔗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重要害虫,严重危害了甘蔗的正常生长,造成了甘蔗品质和产量的下降。因此,农户们必须加强对该虫害的防治措施。本文将针对甘蔗绵蚜做详细的分析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做好防治工作。
甘蔗绵蚜特征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甘蔗绵蚜为渐变态昆虫,每一世代的发育周期只经历若虫和成虫两个虫期,没有雄性个体,以孤雌胎生繁殖。
绵蚜世代重叠,在南方蔗区一年约发生20代。绵蚜有群集性,以有翅蚜和无翅蚜两类蚜群在蔗叶背面栖息、采食及繁殖活动,无翅绵蚜整年都有发生,有翅绵蚜一般发生于9月底至次年6月。
有翅蚜具飞翔能力,起着远距离迁飞扩散作用,寿命为7-10天,平均产仔14头左右,这些若虫经发育后变为无翅成虫。有翅成虫有两次迁飞扩散期,第一次为4-6月,主要是由越冬虫源繁殖起来的有翅成虫向大田迁飞扩散,成为当年绵蚜发生的基点。第二次是10-12月,这时主要是由成长蔗上老熟蚜群上的有翅成虫向越冬场所迁飞。一般情况下第二次比第一次迁飞数量多,但由迁飞扩散而建立的发生基点成功率往往是第一次比第二次大。
无翅成虫极少移动,但寿命长,可达32-92天,繁殖力强,一只一生能产仔50-130头。蔗叶上虫口数少时,产下的若虫聚集在母体周围取食,当蔗叶上虫口密度大时,一、二龄若虫向外爬迁,先爬迁至同一植株上部嫩叶,继而是邻近植株,蔓延成群。无翅成虫产下的若虫经四次脱皮后分别发育成有翅成虫和无翅成虫。
无翅绵蚜成虫体长2mm左右,卵圆形,黄褐色至暗绿色或灰褐至橙黄色,体色变化大,头、胸、腹紧连在一起,前边具2个小角状突,体背覆有白色棉絮状蜡质;触角5节,短,浅黄色。有翅绵蚜成虫体长2.5mm左右,长椭圆形,头部、胸部黑褐色;腹部、足为黄褐色至暗绿色;翅透明,前翅前缘脉和亚前缘脉之间具1灰黑色翅痣;触角5节,仅是体长的1/4,1-2节短且光滑;前胸背板中央具四角形大胸瘤;腹管环形,体表不覆蜡粉。有翅绵蚜若虫胸部裸露,中间发达,两侧露有翅芽,腹背有白蜡物,触角4-5节。无翅蚜若虫胸腹部背面均被有白色蜡物,触角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