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菊花白绢病危害症状有哪些?该怎样防治?

菊花白绢病危害症状有哪些?该怎样防治?-知花者

菊花白绢病危害症状有哪些?该怎样防治?

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既能够调四肢,治头目风热,脑骨疼痛,养目血,去翳膜,主肝气不足,又具有延年益寿的药用功能。而且菊花花大色美,馨香沁脾,有凌风傲雪的高雅品格,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菊花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菊花种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近几年由于白绢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鲜切花的产量和质量,经济效益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菊花的生产。本文为大家介绍了菊花白绢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详情如下:

受害症状

植株在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均可受害。发病初期,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褐色不规则病斑,下部叶片及枝条变色、萎蔫,并迅速向上蔓延,叶片由正常的深绿色变为淡绿色,其后产生白色菌丝,逐渐成为菜籽状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为黄色,最终成褐色,茎基部腐烂坏死。剖开茎部可见髓部半空,内壁有白色丝状物。该病害为一种毁灭性病害,受害轻的造成烂根,导致发育不良或烂茎,植株矮小,分枝较少;发病重的导致茎秆折断,整株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

菊花白绢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白色绢状,呈扇状或放射状扩展,而后集结成菌素或纠结成菌核。显微镜下菌核中央呈灰白色,由无色多角形细胞组成。病菌生长温度为l5℃~35℃,最适宜温度为30~C,l5℃以下菌丝生长缓慢,高于4()℃停止生长。在温度25E一35E,空气相对湿度80%~95%时利于病菌生长。

病菌以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核产生菌丝进行初侵染,菌丝萌发后即可侵染寄主。病株产生的绢丝状菌丝延伸接触邻近植株传播,菌核借风雨或白粉虱、蚜虫等小昆虫活动传播蔓延。连作或土质粘重及地势低洼条件下发病严重。一般6月中下旬始见病株,7~8月份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9月上旬病情发展趋缓,9月下旬基本停止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