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是一门功课,也是一种技艺。
在盆景的创作过程中,放养与控制是两个矛盾性的过程,放养在盆景制作过程中十分重要。岭南的“截干蓄枝”法,其中的“蓄枝”法就存在放养过程。放养促使盆桩所蓄主干枝节粗细、节奏、曲线等合理自然。放养使老化、残弱的盆桩重复生机活力。放养减少盆桩的缩枝回片,延长盆景寿命等。放养并非自然界中的任其自由生长,在盆景制作过程中的放养是有目的的控制,只放养不控制,盆中无景。制作盆景是耐心、用心、细心的工作过程,放养环节易被忽视,急于求成或放任不管任其生长,以至造成景如木上插枝、无自然过渡、无节奏变化、杂乱无景、回片缩枝、老化病残等。放养因阶段、目的不同而采取措施不同,树种不同方式方法不同,依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树种:榕树
▲作者:何华国
一、阶段目地不同,树种类别不同,放养手段过程不同
制作盆景是时间与技法的结合过程,这两个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里所指“时间”为盆景创作养护过程。有“时间”无技法,杂乱无章;有技法无“时间”,“景”入膏肓,盆桩功能老化。在“时间”与技法双重因素结合创作下,盆景日趋成熟,放养过程融于其中。
1、盆景初创时期(半成品),放养过程(也就是蓄枝过程)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处理盆景要素中枝干的粗细节奏关系、自然过渡关系的基础环节。杂木类在采用“截干蓄枝法”中的“蓄枝”放养环节,并非是单纯的自由生长,而是在放养中合理控制。我们在放养所蓄枝干时,同时应保留部分伴生枝,并加以控制伴生枝(除去顶端),使其配合所蓄枝的光合作用、营养成份、呼吸作用,使植物体的上下生理功能相对平衡,而不至于只留“蓄枝”而造成植物体上下生理功能不平衡,影响所蓄枝干和树木的整体恢复生长。放养时间可清除过多的重生枝(芽)、腋下枝(芽)、叉枝、平行枝(芽)、对生枝(芽)等,保留适当的伴生枝(芽),量的多少因树种适情而定。萌发生长力强的榆树、枸骨、檵木等等,可去除较多枝(芽),反之宜少。伴生枝木质化后可控制顶端优势,抑制其生长,使其配合供给所蓄枝生长所需的生命物质,促进蓄枝干的生长,年后清除,来年往复。随放养蓄枝时间推移,2-3年或适情况而定,当所蓄枝干达到合理粗细过渡变化时,截干再蓄枝,直到成片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