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综合虫害治理(IPM)的四个最佳实践”。淡色天蛾(Thaumatotibia leucotreta),俗称假尾蛾(FCM),对玫瑰的生产和销售构成威胁,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本文概述了针对这种可怕害虫的四种关键的综合害虫管理(IPM)干预措施。
高度多食性假尾蛾是玫瑰种植者所面临的主要植物检疫问题。它降低了玫瑰的产量和质量,作为一种检疫性害虫,限制了切花月季的全球贸易。假尾蛾目前情况是导致出口到欧盟的切花被截获的主要原因。
2019年,荷兰国家植物保护组织(NPPO)和欧盟(EU)发现,在肯尼亚玫瑰上截获的假尾蛾数量仍超过30个,导致假尾蛾被归类为检疫性害虫。在2021年底前减少虫害输入的进一步压力下,或面临着检查数量将增加到所有进口量的50%或100%的风险,玫瑰种植者必须求助于有效的IPM解决方案来对付这种破坏性害虫。
Scarab Solutions首席执行官Lisbeth Riis博士拥有15年以上与肯尼亚温室玫瑰种植者密切合作的经验。在这里,她概述了四项控制措施,这些措施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防止假尾蛾的扩散,并提供国际市场所需的高质量产品。
1、通过直接观察措施发现早期发生迹象
假尾蛾的所有五龄发育都发生在植物内部,因此早期迹象经常被忽略,尤其是在幼虫期。这个问题说明了为什么仔细地直接观察作物中害虫存在的早期指标至关重要,而且种植者可以在种群规模仍然较小的情况下迅速采取干预措施。侦察员应该监视玫瑰花蕾上的任何小孔、棕色斑点或深棕色花斑。
2、及时发现温室热点
在成虫生活阶段,假尾蛾在夜间最为活跃。使用假尾蛾特有的信息素陷阱可以发现需要立即注意的高发区域。种植者还可以使用含有高密度合成雌性信息素的药剂,使成年雄蛾迷失方向,扰乱交配,使种群数量保持在可控水平。
3、依靠不同的办法来阻止已发生的蔓延
由于假尾蛾的飞行能力较差,传播通常限制在离原寄主植物最多几百米的范围内,它们需要时间在新的寄主作物中定居。首次检测是在虫害热点地区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干预的理想时机。建议使用白僵菌(如Botanigard)和苏云金杆菌(如Dipel DF)等生物杀虫剂。甲氧基非硝唑和斯宾托兰等杀虫剂提供了类似的结果——但必须交替不同的作用模式,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4、利用数字地图的力量,让每一次干预都取得成功
基于纸张的分析和个人知识仍然是病虫害管理策略的标准特征,但它们可能会限制假尾蛾控制的范围,特别是当种植者必须覆盖多个温室时。然而,用户友好的数字地图可以量化地洞察整个农场害虫的空间分布和风险区域,让种植者在早期质量控制措施方面做出基于数据的决策。例如,数字地图可以突出显示在信息素捕捉器中捕获的假尾蛾数量,并引导到需要定向喷洒的特定区域。这一快速行动可以降低拦截风险,将资源集中在关键领域并限制浪费——让农场经理在全面管理假尾蛾时更有针对性、更及时、更高效。
在每个阶段都使用有效的IPM中断假尾蛾生命周期
如果大规模假尾蛾检疫拦截持续到2022年,玫瑰种植者将面临巨大损失和名誉受损的风险。由可靠的侦察和绘图系统支持的IPM战略可以克服这一植物检疫挑战。种植者可以结合使用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早期干预控制来打破害虫的生命周期——不仅可以防止代价高昂的疫情爆发,还可以通过不含假尾蛾的高品质玫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长期声誉。
摘自《FCI》